11月15日晚,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景凯东老师,通过腾讯会议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崔希逸袭击吐蕃事件及其历史记载迷局”的学术讲座。本次会议由我院牟学林老师主持,校内外170余人云端与会,学术氛围热烈浓厚。
讲座伊始,景老师简要概述唐玄宗时期崔希逸袭击吐蕃事件,说明该事件的重要性并结合史料心得进行详述。第一部分介绍事件背景及后续影响,玄宗开元十七年唐蕃开启和平谈判,进入相对和平时期。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率军大破吐蕃军队,开启开元后期至天宝年间大规模开边的序幕,成为唐蕃关系的转折点,也标志唐朝战略方面的转向。但需对其相关记载进行思考。第二部分对史书中的事件经过及疑问进行介绍。《旧唐书·吐蕃传》较《玄宗本纪》记载详具,具有完整性。对其说法,景老师对此提出三个疑问:一崔希逸为和平与乞力徐约定撤防一事与当时唐蕃关系和玄宗既定战略冲突;二史书所记崔希逸因赵惠琮矫诏而仓促决定出兵的内容与战役进程的实际呈现冲突;三战后崔希逸、赵惠琮的人生轨迹与《吐蕃传》中”矫诏“等说法不符。从时间、地理位置、他人视角、官爵变化、朝廷赞誉及谥号等进行解读,并暂作以下推测,开元二十五年间崔希逸袭击吐蕃是一次早有预谋且得到唐朝最高层玄宗首肯的军事行动。讲座的第三部分分析唐军为何偷袭吐蕃,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是现实战略需要,在吐蕃与突骑施联合之下,唐朝急需一战改变局势,赵希逸出兵吐蕃,局势化被动为主动;其次唐朝优势条件,一是吐蕃东线兵力空虚,二是河西军在牛仙客带领下战力正盛;并列举相关史料进行佐证。第四部分对战役后续影响及历史记载形成原因予以总结。此战之后,吐蕃大军东调,失去盟军支援的突骑施可汗被部下所杀,开元二十七年,唐朝重得战略主动权。其中对崔希逸毁约赵惠琮矫诏之说,景老师也表达自己的看法。讲座的最后,景老师针对史料阅读得出两点体会:一阅读史书时,应对故事性过强的段落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二是除史料内容本身外,应留意思考一段记述形成如今面貌的原因和过程,值得我们思考。
在讲座的与谈环节,牟学林老师表达自己对于讲座内容的体会。牟老师再次强调唐蕃关系重要性。同时表达自己的收获,首先从历史认识角度对原有历史常识的细化突击,对唐蕃关系的重新认识;同时强调对史料的批判思维。其次从技术方法角度谈文章如何切入问题,牟老师认为“殊途同归”,对不同研究方向仍要回到当时历史现场,对整体历史进行把握。最后,牟老师对学生论文写作、读书习惯及方法等也提出相关建议。在讲座的提问互动环节,景老师对同学提出的“根据史册是否说明唐朝实际赞许但表面维持正直形象”“唐朝与吐蕃关系发展历程”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使大家受益匪浅。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上一条:洙泗讲堂预告 | 曲升:美国“海洋自由”观念的欧洲源头 下一条:洙泗讲堂预告 | 周书灿: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