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THIS NAME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名家讲坛之马敏:中国近代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发布日期:2023-03-27    作者:     来源: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2023年3月23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教授做客“洙泗讲堂”,通过线上腾讯会议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近代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邢光主持,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佩林教授与张世慧副教授担任与谈人,历史文化学院成积春教授、王京传教授、党委副书记王建阳老师以及300余名线上听众参与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马敏教授强调了中国近代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既是时代课题,也是学术自身嬗变的内在要求。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前提,学科体系的宏伟大厦和自成一格的学术体系,都必须建立在能够自洽的话语体系基础之上,必须通过相应的话语体系来表达和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既是目前“三大体系”建设中相对滞后的“短板”,同时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历史学科的突破口。

马敏教授展示了近年来概念史的研究进展。为了从根源上建立近代中国本土化“知识体系”,最近20年来中国史学界在词汇史、概念史、观念史、知识转型史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探讨,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学术成就。马敏教授认为,目前需要在概念史研究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利用在概念史“知识考古”中获得的素材和成果,有意识地去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近代史学术话语体系,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中国为本位,对近代史上的名词术语、概念观念进行分类梳理,鉴别其内在属性;二是以历史发展大势为关照,判定哪些词语、概念和观念在推动历史实践和历史变迁上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三是在“话语”分析基础上对众多概念、观念进行整合,以形成既包罗宏富,又具有明确指向和内在逻辑关联的话语体系。

马敏教授从时间、空间、社会三个维度介绍了中国近代史话语体系中的部分核心概念。他认为,除了要将以上核心概念和话语框架进行相应整合,探索其中生成、衍变的规律外,还须着力探讨近代话语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其他基本特性,比如中西二元结构特性、演化过程的阶段性特征等等。中国近代话语体系的建设要坚持会同中西、融通古今的基本原则,以中国文化为基盘,选择性接收并消化西学及其表达方式。马敏教授总结道,中国近代话语体系的建设要放宽历史的视野,在一个更大的框架和更长的时段中来观察和思考。

马敏教授指出,在中国近代史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应当“走出中国近代史”,超越“就中国近代史论中国近代史”的倾向,要在更宏观的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范围内考虑话语体系的建构。“走出中国近代史”既要实现时间上的“向上延伸”和“向下延伸”,将“近代史”同“当代史”打通进行思考,还要“横向会通”,通过引入“全球史”版念,把握近代历史的空间展开特征及中国史同世界史日趋紧密的联系,更要引入多元研究方法,如互动研究方法、交叉研究方法和大数据量化研究方法。

在讲座的与谈环节,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佩林教授首先感谢了马敏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并分享了今日收获的两点心得。第一是如何看待过去西方对我们的影响。吴教授认为对于西方的理论与概念,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取法乎上,借助、利用西方的语境、词汇再回到中国的语境当中,做到知己知彼,方有所创建。第二是在未来如何与西方打交道,吴教授认为马敏教授报告中的四大破解之道字字珠玑,对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张世慧副教授表示,今天马敏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主题虽然是中国近代史,但实际上涉及了所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都要面对的问题。从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角度来看,马敏教授认为“要先从基本概念入手来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观点发人深省,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工作也有很大启发意义。

在讲座的互动问答环节,马老师就“士绅空间是否意味着在中国近代出现类似于西方的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新出现的称谓词汇在中国近代史学术话语体系中的定位”两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主持人邢光书记表示,马敏教授的讲座深邃厚重、精辟独到,讲座围绕近代史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系统阐释了与之相关联的理论理念、研究思路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深刻分析和解读了不同维度的核心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范式,提出了“走出与回归”这一重要的学术观点。讲座不仅强调了近代史研究的底层逻辑,同时涉及到推动近代史研究的顶层设计问题,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马敏教授的报告正是体现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话语体系的深入思考,值得全校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和同学们深入领会和践行!

邢光书记对马敏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盛情邀请教授在空闲时间亲临曲阜现场讲学。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马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学科委员会中国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历史)评审组专家等。曾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辛亥革命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博览会史、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史。出版和主编学术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50余篇。学术成果多次获奖。


编辑:任思琪

审核:吴佩林 刘贤贤

上一条:曲师大委字[2018]7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学术会...
下一条:名家讲坛之张帆:元朝的民族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