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THIS NAME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名家讲坛之姬晓灿:基于标准的新教学:框架与行动

发布日期:2024-09-19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4年9月13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姬晓灿做客“洙泗讲堂”,在孔子会堂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基于标准的新教学:框架与行动》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牟学林主持,全院3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在讲座过程中,姬晓灿首先由当前基础教育关注的“课程标准”引出议题,她强调了在新时代之下面临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高考的要求。这些“新”究竟体现在何处?作为师范生应该如何锤炼自身的专业技能,树立与时代相契合的教育理念?围绕这些话题,姬晓灿顺次展开,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和生动的个案分析。

围绕基于标准的新教学议题,姬晓灿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第一个部分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标准。主讲人从文本分析展开,讲述了从1988年的教学大纲、到2000年课程标准的出现、再到2011年和2022年课程标准陆续修订的变化。变化的过程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其次,分别介绍了关于素养立意出台的国际、国内和省域三重背景,并探讨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从何而来的话题。全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内容为纲、质量驱动的新时代,我国的学科课程标准发展经历了过渡期(2001年-2014年)和初创期(2014年至今)两个阶段。后一个阶段实现了从学科内容标准到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标准+学业质量”的初步发展。本部分内容还探讨了核心素养三个维度与五个方面的关系。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法、途径、目标的具体化。通过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培养,形成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二个部分是新标准导向下的新教学。姬晓灿对课改视角下的形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新课标对新教学的定位聚焦到基于知识的历史认识上,新教学的思路应指向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历史知识来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建构起自己的历史认知框架。在这个过程中,要关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大概念”的定义,指出学业质量描述能提供寻找大概念的形成逻辑。大概念是历史课程的基石,处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教师要在此视角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第三个是新教学视界中的新要求。姬晓灿提出让历史教学变成研究行为的建议。报告中以斯腾豪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为引,提出教师教学过程中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姬晓灿提出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广泛阅读的建议,并分享了自己在课程文件、专业书籍、跨专业书籍的三方面的阅读内容。

主持人牟学林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并号召各位同学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夯实师范类专业的理论基础。

讲座最后,姬晓灿与在座的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姬晓灿,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校课程与教学博士,教育部“统编教材巡讲团”专家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山东省教育厅援青博士团成员,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从事基础教育一线教学、高校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与实践。近五年来,在CSSCI期刊、核心期刊、重要媒体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多次辅导青年教师和师范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取得国家级、省级教学项目大赛一等奖,面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和高校师范生开展讲座、工作坊多次。

编辑:张雪

审核:王京传 夏金金


上一条:曲师大委字[2018]7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学术会...
下一条:洙泗讲堂预告|姬哓灿:基于标准的新教学:框架与行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