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我院邀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贤亮在孔子会堂,举办题为“明清地方文献与社会史研究”的学术讲座。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献忠教授、博士后李宗辑,以及我院本科生、研究生等近200人参加讲座。
冯贤亮教授指出,明清地方文献如方志、碑刻、档案及文人集录等,既是官方正统性表达的载体,也蕴含丰富的民间地方性叙事。以嘉善县志中“嘉黄”事核为例,冯教授剖析了地方志编纂规程与历史空白问题,强调方志记载中的治理困境与解决策略。同时,通过分析湖州府方志“均田均役”史料,冯教授揭示了晚明乡村社会在赋役改革前的治理矛盾,指出地方文献在还原历史实态中的关键作用。
讲座中,冯教授特别讨论了碑刻史料的社会史价值。立于寺庙、桥梁等公共场所的碑刻,常记录民间公共墓地、善堂建设等事务,折射出乡间资源分配、灾害应对等普遍性问题。例如,结合碑刻中的实物税收分配记载,他梳理了康熙年间三藩之乱后民间赋税负担加重、地方报复乱象等历史片段,并引用康熙皇帝禁令案例,展现基层治理的复杂生态。
在互动环节,冯贤亮教授回应学生提问,强调地方文献研究需结合田野调查与多学科方法。针对本科生学术入门,他建议从聚焦具体问题入手,通过史料梳理构建逻辑链条,并提醒警惕地方志中的“粉饰”现象。他以历代方志中“礼崩乐坏”等自我批判记载为例,指出知识精英的反思意识恰恰提供了更真实的史料维度。
最后,我院副院长王京传为本次讲座作总结发言,王院长将讲座内容提炼,强调广大同学在历史研究中应该注意多样化的文献史料、多元化的社会图景以及真实化的社会运行。
编辑:孙煜潇
初审:徐淑婷
终审:王京传 夏金金
上一条:曲师大委字[2018]7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学术会... 下一条:洙泗讲堂预告|冯贤亮:明清地方文献与社会史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