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THIS NAME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洙泗讲堂之沈睿文:历史时期考古的展望

发布日期:2025-04-16    作者:     来源:     点击:

4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沈睿文教授作客“洙泗讲堂”,在孔子书院A座209做了《历史时期考古的展望》的讲座。讲座由副院长(主持工作)王京传担任主持人。相关专业师生100余人共聚孔子书院参加此次讲座,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浓厚。

沈睿文教授以“何为历史时期考古”这一核心命题为切入点,围绕“历史阐释与历史关切:历史时期考古的展望”这一主题展开系统论述。在开篇部分,他深入剖析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学科特性,明确指出该领域的研究者需同时具备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双重专业素养。
 在理论层面,沈教授提出考古材料本质上也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当代文献概念应当涵盖历史文献与研究文献两大范畴。他特别强调,青年研究者应当积极拥抱时代发展,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研究工作。
 在实证分析环节,沈睿文教授通过详实的考古分期表,直观呈现了历史时期考古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构建起对考古现象进行历史阐释的逻辑框架,深入探讨各历史阶段之间的因果关联,为历史时期考古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后,沈睿文教授以丰富的实证案例展开深度解析。他通过列举唐章怀太子李贤墓的考古发现,分析初唐时期阴阳观念下针对门阀制度的革新举措,深入探讨随葬品与围屏石榻图像组合背后的文化意涵,通过多维度的案例分析,系统展现了历史时期考古研究中现象阐释的具体路径。
 论述尾声,沈睿文教授援引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中“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的经典诗句,以饱含诗意的语言激励青年学子投身历史时期考古事业,在传承与创新中探寻历史的深层脉络。
 讲座尾声,王京传对沈睿文教授带来的精彩分享致以诚挚谢意,并给予高度赞誉。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学术盛宴圆满落下帷幕。
 这场讲座既是沈睿文教授倾囊相授的智慧结晶,更是一场启迪思维的学术对话。讲座通过深度的思想碰撞,激发考古研究的创新活力;以开放的知识共享模式,重塑师生协同的学术研究范式,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助力其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征程。


专家简介

沈睿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陵墓制度、丧葬习俗、宗教、美术、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以及中古城邑等领域。出版《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隋唐五代》《安禄山服散考》《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大使厅壁画研究》《都兰吐蕃墓》(合著)《安溪下草埔遗址2019-2020年度发掘报告》(合著)等著作,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主持、参加多项课题研究和考古发掘项目。

编辑:李黎辰

摄影:金渝娟

审核:王京传




上一条:洙泗讲堂(202505,总第880期)预告
下一条:洙泗讲堂预告|沈睿文:历史时期考古的展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