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2021年第3期洙泗讲堂于文史楼二楼会议室204举行。杜勇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曾公求编钟破解康宫难题”的报告。报告由我院王京传副院长主持。 讲座伊始,杜勇教授通过讲述本次讲座的论述背景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一是学术界关于康宫问题的争议,二是湖北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曾公编钟的出土,这两条线索构成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随后,杜勇教授首先从“我”是谁讲起,并引用了许多近现代以来发掘的考古证据,比如M190曾公求镈第一部分铭文,列举了铭文中“高祖”、“伯括”、“皇族”以及“我”的释疑等,讲述了第一部分铭文的内涵。杜勇教授引经据典,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功底讲述,引起了在场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杜勇教授通过对“康宫再见”内容的讲解,提出了曾公求编钟与令方彝铭文中的“康宫”适可互证的观点,与在场的老师们以及同学们积极商讨令方彝铭文中“康宫”义涵的争议,并列举郭沫若先生等人的观点,使观点更加有理有据。杜勇教授以宏大的视角分析了生与死的统一问题,与现场同学进行积极交流。最后,同学们积极提问,杜勇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在场同学所提出的问题。 杜勇,天津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主要从事先秦历史文化和出土文献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 尚书>周初八诰研究》《金文断代方法探微》《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国家结构》《清华简与古史探赜》等著作多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文字材料来源于历史文化学院学术服务部)编辑:田苇萍审核:刘贤贤 吴皎
上一条:【毕业生论坛】我院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一) 下一条:我院团支部荣获校“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