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秦汉文明的历史脉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5日,我院“杏坛寻声”社会实践队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展为期两周的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物讲解、秩序引导、观众服务等工作中,在实践中深化对秦汉文明的理解,用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成为博物馆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岗前培训夯基础,专业素养筑根基
为确保志愿服务质量,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对实践队员进行了系统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秦汉历史脉络、馆藏文物背景、讲解礼仪规范及应急处理流程等多个方面。馆内资深讲解员通过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详细介绍了“秦汉雄风”展区的核心文物,如秦代青铜剑、汉代彩绘陶俑等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帮助队员们构建起清晰的知识框架。
培训特别强调讲解的针对性:面对青少年观众,侧重用故事性的表达;面对专业研究者,则着重突出学术细节。通过模拟讲解、小组互评等环节,队员们不断打磨表达技巧,逐步掌握了将晦涩历史转化为生动叙事的能力,为正式服务做好了充分准备。
岗位实践显担当,细微之处传文明
志愿服务期间,实践队员们分布在展厅引导、咨询服务、辅助讲解等岗位,以严谨态度完成各项工作。在“帝国崛起”展厅,队员们协助维持参观秩序,提醒观众爱护文物,同时解答“秦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汉代丝绸之路与馆藏文物的关联”等问题,用通俗语言传递历史知识。
针对部分老年观众行动不便的情况,队员们主动提供指引服务,协助使用无障碍通道;遇到外国游客时,具备外语能力的队员积极提供翻译支持,介绍秦汉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曾有一位小朋友对展柜中的汉代铜灯产生浓厚兴趣,队员们结合灯的造型结构,讲述古人“节能环保”的智慧,让孩子在趣味互动中感受历史魅力。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既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也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感悟成长获启迪,文化传承强使命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对秦汉文明的磅礴力量形成了深刻认知,对文化传承的内涵也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队员们表示,当亲身接触到两千多年前的文物复制品,并系统了解其承载的历史脉络时,课本中“大一统”“文景之治”等抽象概念便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存在。在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中,实践队员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展现出浓厚兴趣,这进一步强化了队员们传播历史知识的坚定信念。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青年学子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实践队员们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在奉献中提升了社会责任感。正如秦汉馆负责人所说,青年参与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期待更多年轻人以实际行动守护文明根脉,让历史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的光彩。
编辑:王嘉禾 周雅妹
初审:闫浩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小区环境清,居民心安宁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观英雄事迹,悟党史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