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寻民族记忆,育家国情怀

发布日期:2025-07-15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了深入探寻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714日,我院“儒家文化齐鲁行”实践队来到了位于烟台的蓬莱阁,走进戚继光纪念馆,探寻那段峥嵘岁月。

清晨的蓬莱阁笼罩在薄雾中,丹崖山畔的戚继光纪念馆静静矗立,灰瓦青砖间透着历史的厚重。实践队员们拾级而上,馆前“民族英雄戚继光”七个鎏金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跨越四百年的英雄史诗。踏入馆内,幽暗的灯光下,泛黄的古籍、锈迹斑斑的兵器、复原的战船模型次第展开,瞬间将众人拉回明代东南沿海的抗倭战场。

在“将门虎子”展区,实践队员们驻足于戚继光青年时期的画像前。讲解员介绍,这位出身将门的将领17岁便承袭父职,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展区内一份泛黄的《练兵实纪》手抄本尤其引人注目,队员们仔细研读着其中“号令明则士不敢欺,法制审则下不敢犯”的治军理念,纷纷讨论着严明纪律对于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转过展廊,“鏖战东南”展区的场景令人心头一震。复原的台州城巷战场景中,戚家军手持狼筅、藤牌的雕塑栩栩如生,背景墙上滚动播放着根据史料还原的战斗动画。讲解员指着一幅《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图》说:“嘉靖年间,倭寇屡屡犯境,烧杀抢掠,沿海百姓流离失所。正是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创新鸳鸯阵,历经大小八十余战,终将倭寇荡平。”实践队员们俯身观察鸳鸯阵的模型,为其精巧的战术设计惊叹不已。“这不仅是军事智慧的体现,更藏着对百姓的赤子之心。”

展馆深处,一组“镇守蓟北”的浮雕群像气势恢宏。戚继光在北方镇守十六年,主持修建了金山岭长城等防御工程,创造出空心敌台的军事建筑奇迹。“他不仅是抗倭英雄,更是保家卫国的全才。”实践队员望着浮雕上戚继光与士兵一同夯筑城墙的场景,若有所思地说,“从东南抗倭到镇守北疆,他始终在哪里需要就战斗在哪里,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情怀,正是今天需要传承的。”展区内一段当地老人的口述视频更让人动容,画面中白发苍苍的蓬莱老者讲述着祖辈流传的戚继光爱民故事:“戚将军的军队路过村庄,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还帮着修桥铺路。”这些细节让实践队员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孤胆侠客,而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守护者。

走出纪念馆,实践队员们登上毗邻的蓬莱阁。凭栏远眺,黄海与渤海在此分界,海天一色间,仿佛仍能听见古战场的号角。实践队在这里开展了“英雄故事我来讲”活动,队员们向游客们讲述戚继光的事迹,发放精心制作的历史知识手册。“原来蓬莱阁不仅有八仙过海的传说,更有这样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来自江苏的游客张先生听完讲解后深受触动,带着孩子在“爱国主义教育打卡点”合影留念。实践队员们还与当地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蓬莱阁正通过数字技术复原戚家军抗倭场景,让年轻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传承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要用当代人能接受的方式,让英雄精神活起来。”

此次蓬莱阁之行,实践队员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在与英雄精神的对话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总结中所写:“民族记忆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精神密码,家国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担当。实践队员们站在戚继光曾经守护的海疆,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安宁来之不易。也明白作为齐鲁大地上的青年学子,要带着这份感动与思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在铭记英雄事迹中厚植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开出新时代追梦者的奋斗之花。”


















编辑:赵豪 金渝涓

初审:董经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追溯甲午历史,传承爱国精神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薪火相传”实践队赴山东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