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不息,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为深入探寻黄河文明的奥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7月13日至14日,我院黄河文明探源考古调研实践团的同学们踏上了前往三门峡的实地考察之旅,先后走进庙底沟遗址公园和三门峡博物馆,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文明的足迹。
7月13日,实践团来到了坐落于陕州公园内的三门峡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同学们立刻被丰富多样的展品所吸引。在古代三门峡展厅,从旧石器时代的粗糙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精美的陶器,再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尤其是那些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有的绘着神秘的几何图案,有的刻着简单的符号,仿佛在诉说着远古先民的生活与信仰。同学们围在讲解员身边,仔细聆听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在青铜器展区,一件件造型庄重、纹饰繁复的青铜器展示着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鼎、簋、尊等器物,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当时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的象征。大家观察着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等纹饰,感叹古人精湛的铸造工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7月14日,实践团来到了庙底沟遗址公园。庙底沟遗址作为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重要代表,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是探寻黄河文明的关键之地。踏入遗址公园,现代化的博物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仿佛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走进庙底沟博物馆,大量的文物、模型、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展示,全方位地呈现了庙底沟文化的面貌。展厅中央,一件弧线三角纹彩陶盆静静地陈列着,它是庙底沟遗址第二次发掘时出土的唯一完整文物,上面的弧线、三角、圆点等元素构成了独特的图案,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讲解员告诉队员们,庙底沟彩陶的纹饰有时通过彩绘之间的留白来表现,称为“阴纹”或“地纹”,这种反用色彩、间接表现主题的构图方式,与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理念一脉相承,体现出当时人们复杂而深邃的思维模式。
除了彩陶,博物馆还通过模拟聚落场景,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了6000年前先民们的生活状态。半地穴式房屋、陶器作坊、公共活动区域等复原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居住环境、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同学们穿梭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远古先民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对话。
此次三门峡之行,实践团的同学们收获颇丰。在三门峡博物馆和庙底沟遗址公园,他们通过参观文物、聆听讲解、参与体验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了黄河文明的发展脉络,真切感受到了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也将继续秉持对黄河文明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不断追寻黄河文明的足迹,为黄河文明的研究与传承添砖加瓦,让黄河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周雅妹
初审:王建阳 孙煜潇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参观三门峡博物馆与庙底沟遗...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健康知识宣讲实践:以专业行动传递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