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文脉赓续传薪火,时代新声续雅章

发布日期:2025-08-09    作者:     来源:     点击: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了深入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我院“国学小课堂”实践队于2025年8月8日,怀揣对千年文脉的虔敬之心,走进修水黄庭坚纪念馆,开启这场溯源先贤风骨、探寻守正之道的文化问道之旅。

走进先贤故里,探寻文化根脉

步入纪念馆,仿古建筑错落有致,门楼、溪山自在楼、山谷祠等尽显地方特色。山谷祠内,黄庭坚的全身塑像昂首而立,双目炯炯,仿佛在构思美篇佳作,又似在忧心人间疾苦。展厅内,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斑驳器物诉说着文明传承。实践队员们循着讲解,溯源黄庭坚的生命轨迹:他生于诗礼簪缨之族,幼承儒家教化,游学博采众长,淬炼出渊深学养。宦海浮沉间,其以仁政初心砥柱中流,清廉风骨堪为士大夫精神图腾。墨迹漫漶的官牍旁,队员们仿佛看见他为民请命的嶙峋身影在时光中定格,不禁对先贤的高尚品格心生敬意。

领略文艺魅力,感悟创新真谛

文学展区,泛黄手稿如星斗列阵,“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墨痕间,至情与超逸交织迸发。讲解员精妙阐释“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创作哲思,揭示其在宋诗困局中破茧成蝶的历程。实践队员们凝神聆听,深刻体会到黄庭坚并非泥古不化,而是取法经典而自铸伟辞,以守正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不朽活水。诗行间蝇头批注,犹见灵光乍现时笔锋的震颤与沉吟,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共感创作的喜悦与艰辛。

书法展区则惊现“山谷体”的磅礴气象。《松风阁诗帖》如长戟裂空,笔势绵延处筋骨铮铮,墨色氤氲间构筑三维意境。队员们凑近细观字构疏密、浓淡相生,方悟其书道精髓:熔铸魏晋风神与唐楷法度,更贯注个人生命律动。这种“师古不囿古”的智慧,恰是中华书艺历千载而弥新的密码,飞白流转处似有历史脉动与情感潮汐同频共振。大家不禁为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所折服,纷纷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承文化薪火,担当时代使命

实践在互动中升华为传承接力。临摹区内,队员们手持毛笔,笔锋起落间,中锋力道透纸背,字体神韵萦心尖,沉甸甸的笔杆承载着文明之重。方寸素纸上的描摹,实为跨越时空的圣贤对话。队员们专注的神情,仿佛与黄庭坚进行着一场心灵的交流,从其笔墨中汲取着智慧与力量。

文化研讨会上,青年与学者共探黄庭坚IP开发、校园讲座深耕、短视频赋能等多元传播路径,思维星火在激情论辩中迸射,照亮传统文化破圈传播的新途。队员们积极发言,提出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当与热情。这不仅让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更使其深刻领悟“创新不离本,传承不守旧”的发展真谛,激励队员们从文化旁观者积极投身成为传承生力军——个人可通过临摹研习涵养心灵;群体当依托场馆开展志愿宣讲与新媒体创作,推动传统文化借青春之翼广泛传播。

此馆之行,是与文明基因的深度对谈。黄庭坚的遗产昭示:传承非止于故事复述,更需深掘精神内核与创新逻辑。身为青年学子,队员们誓作传统的“薪火传递者”与“当代转译者”:既沉潜典籍筑牢根基,更以时代语汇、短视频载体、文创设计等新范式,让千年雅韵焕发时代潮音。昔人云“胸中有道义,笔下有乾坤”,今当以文化道义为魂,以守正创新为笔,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宏卷上,挥毫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璀璨篇章。愿此行为始,深耕文明沃土,让千年薪火在青春血脉中永恒燃烧。

编辑:王润欣

初审:闫浩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探艺入文馆,非遗耀古今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春藤计划实践队协助开展“书籍进军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