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红墙下的青春接力:曲园学子岱庙研学行

发布日期:2025-08-13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812日,我院“党史小课堂”实践队怀揣着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热忱,深入岱庙景区,以“参观研学+志愿服务”的形式,在红墙黄瓦间践行青春使命,为这座千年庙宇注入了年轻活力。

触摸历史脉络,感悟文化厚重。

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是深度研学。在岱庙文物管理所专家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沿着中轴线缓缓前行,从威严的天贶殿到古朴的铜亭,从斑驳的秦泰山刻石到苍劲的汉柏,每一处景观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岱庙不仅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场所,更是泰山文化的缩影。”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当走到天贶殿内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前,这幅描绘泰山神出巡盛况的巨幅壁画让实践队员们惊叹不已。“画面中500多个人物神态各异,车马仪仗气势恢宏,简直是宋代绘画艺术的活化石!”实践队员激动地说。

途中,实践队员们围绕“古建筑保护”“碑刻文献价值”等话题展开讨论。针对岱庙部分建筑因风化出现的墙体剥落问题,大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这场与历史的“对话”,让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意义。

清扫千年古迹,传递文明温度。

上午的研学结束后,实践队员们迅速转换角色,化身“文物守护者”,手持扫帚、抹布等工具,开始对岱庙公共区域进行清扫。实践队员们两人一组,沿着中轴线向两侧延展作业。负责清扫天贶殿前广场的队员们,用长柄扫帚细细拂去地砖缝隙里的积尘,遇到顽固的污渍,便蹲下身用抹布蘸着清水反复擦拭,直到石阶露出青灰色的原貌。休息区的长椅旁,队员们分工擦拭座椅、捡拾烟头,连石桌底下的碎屑都用镊子一一夹出。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浸湿了实践队员的领口,却没人停下手中的动作。不一会儿,原本散落着零星杂物的廊道变得整洁有序,铜香炉的纹饰在擦拭后愈发清晰,古柏下的泥土也露出了湿润的本色。

传播岱庙故事,架起文化桥梁。

“各位游客您好,欢迎来到岱庙,我是今天的志愿讲解员……”第二天,实践队员们的导游体验正式开始。为了做好讲解工作,实践队员们提前查阅资料、熟悉了通俗易懂的讲解词,在各个著名景点进行志愿讲解。

实践队员们已在各景点就位。他们手中握着提前标注重点的讲解词手稿,结合不同游客群体的特点调整讲解侧重。讲解过程中,队员们始终保持着恰当的节奏,既不过快让游客来不及消化,也不因停顿过久影响体验。遇到游客拍照,会主动暂停并调整站位,待对方示意后再继续。从遥参亭到天贶殿,从碑刻群到汉柏院,队员们的身影穿梭在红墙古建间,用提前准备的内容串联起岱庙的千年故事,成为景区内一道流动的文化桥梁。

此次走进岱庙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与文化单位联动的一次有益尝试。岱庙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大学生的加入为岱庙注入了新活力,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为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暮色中的岱庙,红墙映着余晖,古柏摇曳生姿。这场跨越千年的“青春之约”虽已落幕,但文化传承的接力棒,正通过一群又一群志愿者的努力向更远的未来传递。

编辑:郭呈玉 金渝涓

初审:董经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追随红色足迹,弘扬红色文化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赓续红色革命精神,勇担时代青年使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