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反诈同行,青春护“未”

发布日期:2025-08-15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的当下,为守护社区青少年的财产安全与身心健康,814日,我院“青芒照路育为径,赤志燃情治作帆”社会实践队,积极参与崖头街道城市西片区防骗指南宣讲活动,以青春担当筑牢社区反诈防线,为青少年成长护航。

筹备:融入社区反诈“前哨战”

活动筹备时,实践队员们便深度参与。他们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梳理反诈宣传资料,筛选贴合青少年生活的诈骗案例——从常见的游戏充值诈骗,到隐蔽的交友杀猪盘,逐一分类整理。队员们还利用专业知识,为案例配上易懂的法律解读,让枯燥的反诈知识更具可读性。布置场地时,他们精心摆放宣传展板,调试多媒体设备,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为高效反诈宣讲助力,以实际行动融入社区反诈治理的“前哨战”。

聆听:与青春共赴反诈课堂

宣讲现场,民警结合真实案例,剖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与心理陷阱。实践队员们坐在青少年中间,与大家同步聆听、思考。当民警讲到“心理探索筑成长,反诈同行护青春”的主题内涵,队员们能感受到身旁青少年对“如何识别诈骗、守护自身”的强烈好奇。他们专注记录反诈要点,观察青少年的表情变化,捕捉大家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为后续互动做好准备。

在讲解网络诈骗的隐蔽手段时,队员们紧跟民警思路,梳理出“诱惑 - 套取信息 - 实施诈骗”的完整链条。遇到复杂的诈骗流程,他们便在心里模拟成青少年易理解的故事场景,计划在交流环节用更生动的方式传递,让反诈知识真正走进青少年心里,成为他们识别风险的“武器”。

互动:搭建反诈沟通桥梁

互动环节,部分青少年因担心“说错话”或对诈骗形式理解不深,不敢主动发言。实践队员们主动破冰,结合案例与生活场景,抛出“如果收到陌生转账要求,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带动现场氛围。有队员以校园生活为背景,演绎“冒充老师收资料费”的模拟诈骗场景,让青少年直观感受诈骗套路,再引导大家分析应对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

面对青少年关于“新型诈骗手段如何防范”“被骗后怎样止损”的疑问,队员们协同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强调“及时报警、留存证据”的重要性。这种青春力量的参与,让反诈宣讲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构建起“民警 - 实践队 - 青少年”的反诈知识传递网,让社区反诈教育服务更具实效 。

延伸:反诈服务的长效深耕

宣讲结束后,实践队员们并未停下脚步。他们协助社区组建“青春反诈宣传队”,吸纳积极参与的青少年加入。队员们带着宣传队成员,深入社区街巷,向居民分发反诈手册,用“同龄人宣讲”的方式,分享反诈知识。遇到老年居民,便耐心讲解养老诈骗防范要点;碰到商户,就强调“收款码安全、订单诈骗识别”等内容,让反诈宣传从社区教室延伸至街头巷尾。

同时,实践队搭建线上反诈交流平台,定期推送定制化反诈内容——为青少年准备“游戏诈骗避坑指南”,为家长整理“守护孩子财产安全小贴士”。队员们在平台解答疑问、开展反诈知识竞赛,持续深化社区反诈教育服务,助力构建“全民反诈、青春先行”的社区治理格局。

此次参与防骗指南宣讲实践,是实践队青春护“未”的生动注脚。队员们走出校园,扎根社区治理一线,用知识与行动打通反诈教育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在实践中理解社区反诈需求,锤炼沟通与知识应用能力,更将“青芒照路”的实践理念,转化为守护青少年、助力社区安全的实际行动。

当暮色笼罩社区,实践队员们结束一天的服务,反诈的使命仍在延续。他们将带着实践收获,继续深耕社区反诈教育,让青春力量成为社区反诈治理的鲜活血液,让“赤志燃情”的担当,在守护青少年成长、构建安全社区的道路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书写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反诈护“未”篇章。

编辑:金渝涓

初审:董经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献爱心,稚童成长沐暖阳
下一条:我院成功举办2025级“卓越国学人才培养班”选拔宣讲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