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寒假社会实践专题】走进山城重庆,探寻非遗美食

发布日期:2023-01-11    作者:     来源:     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传承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与血液,为积极响应国家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2023年1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遗韵成颂,乡珍筑邦”社会实践小队队员来到了祖国西南边的“山城”重庆,积极寻找家乡非遗文化,传承民族厚重历史。并在这里了解与学习了当地的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小面”的美食文化与制作手艺。

找寻非遗印记,品感小面风味

重庆小面属于川菜面食类的一个分支,其发源于川渝地区,是重庆人民普遍接受的特色美食。重庆小面以其“辣”闻名全国,而它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口味使其成为了川渝人民骄傲的文化瑰宝并在 2019 年成功入选了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人的一天往往是从一碗小面开始的。1 月 9 日清晨,实践队员便已早早来到了位于 渝北区的“板凳面庄,这并不是一家普通的小面店,在 2014 年,它因其良好的口碑与地道的 面食制作手艺入选了 CCTV 纪录片《嘿,小面》,也因此,里是体验重庆小面最好的地方之一。尽管实践队员在早晨 7 点半就到达了店铺,但此时面庄门前已经是排起长队,服务员们也是在紧锣密鼓地整理清洗已经使用完的餐具,经过一番等待后,实践队员终于吃上了正宗的重庆小面,而第一口下去就让他感叹道麻与辣,而且与其他面食不同的是,重庆小面所使用的面条更细更硬,也因此实践队员也评价到他认为小面品尝起来非常有嚼劲,同时这家店铺还用青菜与煎蛋作为配料,同时辅以浓郁的辣椒香,使得小面整体色香味全,让人食欲满满。

学习非遗手艺,实践传递文化

同一天晚,实践队员还在有着丰富小面制作经验的张爷爷的指导下,亲自尝试了制作小 面的各项流程,。首先实践队员先拿出了几根小葱,再将原本细长的小葱小心翼翼地切碎成葱苗,随后,实践队员又拿出了已经准备好的空心菜,这两个食材都是制作重庆小面可选择的辅料。接下来便是配置佐料的环节,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可是面对满目的佐料,毫无经验的实践队员显然有些不知所措。但好在有张 爷爷的帮助,只见爷爷耐心的指导实践队员拿出制作所需要的佐料,一个一个的讲解其作用 与用量,例如味精与鸡精,在张爷爷的建议中,这两样需要多放大约一勺的量,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凸显出小面的口味,实践队员们一边认真倾听张爷爷的教导一边细致地做手放置相应的佐料,不一会,这碗由葱花、油辣子、猪油等辅料调制而成的底料就在实 践队员与张爷爷共同努力下完成了。

接下来要继续的步骤便是烧水煮面。实践队员等待好水开了以后便将一大把细长的小面 放入锅中,这些原本细而脆的面料一入锅边迅速变得柔软,紧接着,张爷爷一边拿出筷子娴熟的搅和着锅里的小面,一边解释到一定要在小面入锅煮熟的时候不断搅拌,这不仅仅可以 使得面料很快煮熟,也利于整体口感的提升。在张爷爷示范完毕后,实践队员便亲自上手,慢慢地将小面搅和均匀,大约过了 3 分钟,小面便差不多煮熟了,实践队员只需要将锅里面 的面条慢慢地挑入已经做好的佐料碗里,搅拌均匀,一碗地道的重庆小面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

传承地区非遗,留下时代记忆

同许多文化遗产一样,小面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美食,它象征的是面食背后传承千年的技艺,它见证的是时代的发展与飞跃。一碗小面更是千家万户人民生活的点缀与记忆,就像实践队员们在清晨的面庄所见闻的那样,一个个出租车司机,一群群打工人在一碗喷香扑鼻的小面后迎来了自己崭新的一天,一碗小面既满足了其体力需求,又让无数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充分拥抱自己城市的饮食文化,在潜移默化间,川渝人民乃至中华儿女的文化瑰宝便一代代传承至今,生生不息。

编辑:徐淑婷

审核刘润欣 丁宁



上一条:【寒假社会实践专题】寻非遗美味,感乡珍韵味
下一条:【寒假社会实践专题】寻年味蜜饵,探非遗传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