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7月20日,我院“史迹承魂,韶华拓路”实践队员奔赴山东省蓬莱阁,聚焦这一兼具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的文化地标,开展“古韵传承与时代创新实践”活动,以青春视角解读蓬莱阁的历史内涵、感悟文化魅力,展现曲园学子传承文化使命的积极姿态。
登临仙阁胜境,触摸千年文脉
清晨,实践队员怀着对历史的向往与崇敬,踏上前往蓬莱阁的旅程。踏入这片古老的建筑群,浓郁的历史气息便萦绕身旁——古朴的石碑、沧桑的城墙、精致的匾额,一处处景观串联起蓬莱阁的千年岁月,成为队员们亲近历史的“桥梁”。
“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随着导游的介绍,实践队员的目光落在了那些记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上。在“戚继光雕像”前,实践队员久久伫立。雕像上的戚继光身披铠甲、目光坚毅,仿佛正凝视着远方的海疆,那姿态中透着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担当。队员们纷纷感叹:“这不仅是一座冰冷的雕像,更是民族英雄忠勇精神的具象化象征,承载着他抵御倭寇、守护山河的壮志豪情。”这是英雄精神的生动载体,也是我们汲取奋进力量的源泉,如今正通过我们的凝望与感悟,在青年心中筑牢爱国报国的信念基石。
景区内,“水城”遗址尤为引人关注。那坚固的城墙、完好的码头设施,仿佛将人们带回了当年海防重镇的繁华与威严。实践队员在笔记本上写道:“水城是古代军事防御与港口建设的杰出典范,它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技艺,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
创新实践探索,解读文化密码
为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实践队员勇于创新,采用“深度调研+互动式体验”模式,让文化传承更加深入有效。实践队员分成三个小组:文化挖掘小组,致力于探寻蓬莱阁背后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挖掘其文化内涵,为传承工作奠定基础;价值转化小组,将蓬莱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当代社会需求相结合,探索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宣传推广小组,运用新媒体手段,如直播、Vlog 等,以青年喜欢的方式传播蓬莱阁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实现从“被认知”到“被热爱”再到“被传承”的良好循环。
连接古今对话,青春助力传承
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探索。在蓬莱阁的研学基地,实践队员举办了“蓬莱文化青年谈”座谈会,将蓬莱阁的历史文化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活动中,实践队员还与蓬莱阁的“文化宣讲队”合作,参与讲解培训,把蓬莱阁的历史故事与现代文旅发展相结合,这种“传统+现代”的讲解方式,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也让文化传承更具青春活力。
夕阳西下,实践队员结束了一天的行程,但传承文化的脚步并未停歇。在返程的路上,队员们整理着调研资料,策划着“蓬莱文化进课堂”系列活动——计划通过校园讲座,用在蓬莱阁的所见所闻感染更多同学;制作“蓬莱记忆手册”,将蓬莱阁的文化精髓转化为适合青年阅读的资料;发起“我为蓬莱文化添新篇”创意活动,鼓励青年为蓬莱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传承红色精神,谱写青春华章
此次实践活动,“史迹承魂,韶华拓路”社会实践队以“探寻古迹、解读文化、青春传播”为线索,展现了曲园学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考与担当。当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活力相遇,蓬莱阁的文化魅力正以全新的姿态,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谱写属于青年的传承乐章。
编辑:周雅妹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探省博,红色基因续传承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志愿助学进课堂,青春筑梦伴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