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溺水安全教育,筑牢青春防护网

发布日期:2025-07-24    作者:     来源:     点击:

夏日的阳光炽热,724曲阜师范大学“青芒照路育为径,赤志燃情治作帆”实践队走进了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的社区,面向青少年开展溺水安全教育。开展的安全教育与实操教学,成为守护青春的重要防线,为社区青少年暑期安全筑牢屏障。

暑期来临,社区周边的水域成为孩子们消暑玩耍的场所,却也暗藏溺水危机。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深入社区调研发现,青少年因好奇、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溺水风险持续攀升。为守护孩子们的暑期安全,团队迅速联动社区、红十字会等力量,精心筹备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将救生衣穿戴、溺水救援流程、心肺复苏与人工呼吸等关键内容纳入教学,决心为孩子们打造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活动现场,社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孩子们的目光聚焦在前方。实践团队以PPT展示拉开序幕,清晰的图文搭配讲解,将溺水事故的危害、成因直观呈现。每年暑期,都有因溺水失去生命的案例,这些教训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防溺水安全!讲解者的声音沉重又坚定,孩子们的神情逐渐严肃,安全意识的种子开始萌芽。

视频讲解环节,真实的溺水救援场景、触目惊心的后果,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溺水的可怕。当看到溺水者被成功救援的画面时,他们又忍不住欢呼,原来科学救援能创造这么大的奇迹!这些视频,成为触动孩子们心灵的 教科书,让 远离危险水域,科学应对溺水的观念深深扎根。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当属现场实践环节。在救生衣穿戴教学中,志愿者手持救生衣,一步步拆解动作:先找到救生衣的前后,把卡扣对齐扣紧,再调整两侧的束带,确保浮力区域完全覆盖身体 。孩子们纷纷拿起救生衣尝试,从手忙脚乱到熟练操作,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一位小男孩穿着救生衣,开心地说:以后去水边,我再也不怕啦,因为我会正确穿救生衣!

溺水救援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教学现场,红十字会讲师与志愿者默契配合。讲师跪在模拟人旁,一边演示胸外按压,一边讲解:按压深度要达到 5 - 6 厘米,频率保持 100 - 120 / 分钟,节奏要稳定 。孩子们围在周围,眼睛一眨不眨地学习。到了实操时刻,他们踊跃参与,在讲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尽管有些孩子的动作还稍显稚嫩,但这份对生命救援技能的探索,格外珍贵 。

这场溺水安全教育,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筑牢了屏障。他们不仅学到了防溺水知识,更掌握了救生衣穿戴、心肺复苏等实用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是孩子们未来面对水域风险时的 武器,让他们既懂得规避危险,又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安全意识的提升,更是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了 警示灯,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时刻警惕危险,守护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安全 。

从社区治理角度看,大学生志愿者将教育服务深度融入社区安全建设,通过多元形式填补暑期安全宣教空白。这一实践,是社区治理与教育服务融合的生动样本,提升了社区安全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也为青少年暑期教育注入活力,助力打造安全、和谐、有温度的社区环境

参与活动的曲师大学子,在实践中实现了自我成长。看到孩子们从懵懂无知到熟练掌握技能,从对溺水危险浑然不觉到主动传播安全知识,志愿者们由衷欣慰。我们付出的努力,真的能改变孩子们的认知,这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形容 。一位志愿者感慨道。这场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园理论学习的舒适区,直面社会真实需求,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更在服务中懂得责任与担当,收获了成长路上最珍贵的 礼物”—— 用行动守护他人的勇气与能力 。

  曲阜师范大学学子的暑期实践,以溺水安全教育为桥梁,连接起知识传递与社会服务。他们用多元形式守护青少年暑期安全,为社区治理添砖加瓦,也在实践中书写着属于青春的担当。未来,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对社会的热忱,将持续驱动他们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前行,让更多知识与温暖融入社区治理,守护更多孩子的美好暑期,点亮更多青春的安全灯塔。


编辑:荆煜淇

初审:董经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走进潍坊博物馆:探寻世界风筝都的历...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银发传智,青芒同行:母校情怀赋能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