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走进潍坊博物馆:探寻世界风筝都的历史脉搏

发布日期:2025-07-24    作者:     来源:     点击:

深入了解潍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世界风筝都”的独特魅力,曲阜师范大学“国学小课堂”实践队于7月24日组织开展了“走进潍坊博物馆,探寻历史文脉”主题实践活动。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队员们齐聚潍坊博物馆,在文物与历史的对话中,开启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化之旅。

初入馆内,感受千年文化气息

潍坊博物馆坐落于城市文化核心区域,建筑外观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飞檐翘角间透着古朴韵味,玻璃幕墙又彰显着时代气息,仿佛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踏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厅中央的大型浮雕,上面镌刻着潍坊从远古到现代的重要历史场景,从龙山文化的黑陶技艺到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从风筝的腾飞再到现代工业的崛起,生动展现了这座城市数千年的发展脉络。

在历史文化陈列厅,一件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的龙山文化黑陶高柄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件文物通体漆黑光亮,器壁薄如蛋壳,最薄处仅0.5毫米,却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让人不禁惊叹于古代先民精湛的制陶技艺。讲解员介绍道:“潍坊地区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黑陶制作技艺代表了当时制陶业的最高水平,这件文物也是潍坊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大家纷纷驻足观赏,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不时发出啧啧赞叹,对潍坊悠久的历史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

风筝展区,领略世界风筝都独特魅力

作为“世界风筝都”,潍坊风筝无疑是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而博物馆内的“潍坊风筝专题展”更是此次参观的重头戏。走进风筝展厅,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天空世界,各式各样的风筝悬挂在展厅上空,有威风凛凛的“龙头蜈蚣”,有栩栩如生的“沙燕”,有灵动可爱的“蝴蝶”,还有寓意吉祥的“鲤鱼跃龙门”,色彩鲜艳、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

在展厅中央,陈列着一只长达20米的巨型“龙头蜈蚣”风筝,这只风筝由百余节组成,龙角、龙须、龙鳞等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龙身布满了传统吉祥图案,展现了潍坊风筝“扎制精巧、绘画绚丽”的特点。潍坊风筝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闻名全国,清代更是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1984年,潍坊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会,此后每年一届,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潍坊也因此被誉为世界风筝都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互动体验区,几位民间艺人正在现场演示风筝绘画技艺。他们手持毛笔,在素白的风筝纸上挥毫泼墨,寥寥几笔,一只灵动的沙燕便初具雏形。队员们纷纷上前体验,在艺人的指导下尝试绘制简单的风筝图案。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亲手体验,大家对潍坊风筝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切感受到了“世界风筝都”的独特魅力。

历史长河,感悟文化传承力量

离开风筝展区,大家来到了“潍坊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这里系统展示了潍坊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让参观者得以沿着时间的脉络,探寻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

参观接近尾声时,大家在博物馆的文化交流区进行了分享交流。一位队员感慨道:“这次参观让我对潍坊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这座城市不仅有风筝,还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博物馆之行是一次极具意义的文化之旅,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未来将积极传播潍坊的独特魅力。

此次潍坊博物馆参观学习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体悟到了“世界风筝都”的独特魅力,更深入了解了潍坊悠久的历史传承。通过与文物对话、与历史交流,大家对潍坊的文化根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未来,相信这份文化记忆将激励更多人关注文化传承,让潍坊的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继续流淌、绽放光彩。

编辑:荆煜淇

初审:董经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春藤计划” 入社区,教育服务助治理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溺水安全教育,筑牢青春防护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