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密码,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山东作为革命老区,孕育了沂蒙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见证了无数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事业拼搏奋斗的峥嵘岁月。为深化青年对红色历史的理解,传承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7月31日,我院“国学小课堂”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学习实践活动。
凝视历史遗珍,触摸红色记忆
7月31日上午,实践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开启了红色历史的探寻之旅。在“山东革命历史陈列”展区,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
展柜中,一把磨损严重的步枪静静陈列,枪身的划痕记录着它曾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使用过的武器,当年正是靠着这样简陋的装备,山东军民在沂蒙山区、胶东半岛等地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不远处,一件打满补丁的军大衣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讲解员介绍,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一位支前民工的御寒衣物,在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中,正是无数这样的普通百姓推着独轮车、背着粮食支援前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军民鱼水情”的坚固长城。
此外,展区内还陈列着革命时期的地下交通员使用过的密信、战地医院的医疗器械、解放区发行的报刊等文物。这些实物生动还原了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的英勇抗争史,让实践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研读红色文献,汲取精神力量
在博物馆的“红色文献专题展”区域,实践队员们被丰富的红色书籍、手稿和档案所吸引。这里既有《大众日报》创刊号等记录时代风云的报刊,也有《沂蒙红嫂》等讲述普通群众支援革命的纪实作品,更有革命烈士的家书、日记等珍贵文献。
一本名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史》的著作详细记载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历程,书中提到的“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伤员”“沂蒙母亲抚养革命后代”等故事,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内涵。而在一封烈士家书里,一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这样写道:“吾儿尚幼,待你长大,若见红旗飘扬,便知为父已化作护旗之人。”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对家国的赤诚,让不少队员湿润了眼眶。
这些红色文献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实践队员们通过研读这些作品,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砥砺前行的决心,也更加理解了“红色基因”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具体的英雄事迹和精神品质凝聚而成。
勇担青年使命,续写时代华章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在博物馆广场开展了一场简短的分享会。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山东省博物馆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自己对山东的红色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以前在课本上读到的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今天通过文物和文献有了更立体的感受,原来胜利的背后是无数人的牺牲与奉献。”实践队队长表示:“山东的红色基因里,既有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也有人民群众的众志成城。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红色基因穿越时空,时代精神生生不息。此次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近距离触摸历史、感悟精神,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相信在红色力量的指引下,青年一代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肩负起时代使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辑:张淑清 金渝涓
初审:闫浩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探寻千年文脉,传承汉简精髓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科技助力文物保护,青春对话千年文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