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红色宣讲团”社会实践队考察山东大学考古学科发展历程

发布日期:2025-07-17    作者:     来源:     点击:

7月16日,我院“红色宣讲团”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大学博物馆考察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的发展历程。此次实践聚焦考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梳理、实物观察等方法,一窥中国考古学科走过的不凡之路。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考古学科历史文献展区,重点观摩了学校建系初期的考古学讲义手稿、1934年城子崖遗址发掘记录等早期教学科研档案,分析了1952年院系调整后考古专业的教学大纲修订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梳理出考古学科体系从初创到完善的发展脉络。

在田野考古技术展区,团队系统考察了考古工具与工作方法的演变。观看了上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各时期的测量工具、发掘设备和记录手段等实物资料,建立完整的考古技术发展年表。团队通过对比手绘地层图与数字测绘成果、传统探方发掘与三维建模技术的差异,深刻感受到了技术进步对考古研究方法的影响。重点研究了1978年大汶口遗址发掘案例,从工作日志中提取了当时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学科教育板块,实践团队重点考察了考古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团队仔细记录了所展出的山东大学考古学科1980年至2020年间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实习方案和毕业生去向数据,。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课程设置与实践训练的变化,总结出考古教育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型特征。此外,团队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的培训资料进行详细记录,重点探讨了国际化视野在考古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科技考古展区,团队聚焦现代科技在考古领域的应用。系统记录了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的技术参数和使用场景,建立科技手段与考古问题的对应关系。团队重点观看了所展出的碳十四测年、DNA分析等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案例,分析科技手段如何拓展考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文物保管与修复展区,团队详细记录了文物入库登记、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等标准化文物保护环节,从中分析文物保护理念的发展变化,总结现代修复原则与方法,加深了实践队对于文物保护相关知识的掌握。

此次实践还特别关注了考古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当代价值。团队通过分析博物馆展出的公众考古教育案例,如考古成果数字化展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等项目,深入探讨了考古学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解了考古学科在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现实意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调研方式,使团队成员对考古学科的认知从学术层面延伸到社会价值层面,为本次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编辑:张钊瑄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走进东营黄河文化馆 感悟黄河...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志愿点亮初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