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追寻琼崖一大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日期:2025-07-29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坐标下,红色基因的传承成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的重要使命。7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薪火相传”实践队走进海南省海口市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开展以“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传承实践”为主题的深度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英烈事迹宣讲和互动交流,实践队成员们深刻感悟琼崖革命精神,进一步筑牢爱国主义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清晨的阳光洒在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的青砖灰瓦上,这座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南洋风格建筑,见证了海南革命史上的关键一页。作为琼崖党组织的诞生地,这里曾是海南革命火种点燃的起点。实践队成员们整齐列队于旧址门前,目光掠过门楣上镌刻的“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字样,仿佛听见百年前那声划破沉寂的汽笛——1926年6月,在这里召开的中共琼崖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组织的成立,开启了海南人民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新纪元。

   步入展馆大厅,一幅巨型浮雕墙震撼人心:冯平、符节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形象跃然石上,他们手持书卷、目光如炬,身后是翻涌着浪潮的南海。讲解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琼崖一大确立了党对海南革命的领导权,从此,孤岛上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展柜中陈列的泛黄文件手稿、磨损的革命徽章、锈迹斑驳的长枪短炮,无声诉说着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队员们驻足凝视一件打着补丁的粗布军装,衣领处隐约可见暗红色血迹,讲解员轻声道:“这是王文明同志牺牲时穿的衣物,他带领琼崖军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历史的厚重感穿透时空,让在场所有人屏息凝神。

   在“琼崖革命斗争历程”展区,实践队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玻璃展柜中,一份手写版的《琼崖特委告同胞书》格外醒目,墨迹虽已淡化,但字字铿锵:“愿我同胞团结起来,打倒军阀,铲除贪官污吏!”队员们凑近细看,纸页边缘布满虫蛀的小孔,却丝毫未减其锋芒。一位队员感慨:“这些文字不是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先辈们滚烫的热血与呐喊。”

   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的战斗场景令众人身临其境。戴上VR设备,队员们瞬间“穿越”到母瑞山密林深处:硝烟弥漫的战壕、战士们匍匐前进的身影、指挥员挥动红旗的剪影……逼真的音效与震动反馈让人恍若置身战场。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主动研究起展陈设备的交互设计,感叹道:“科技赋能让红色记忆‘活’了起来,这正是我们传承创新的方向。”

   最令人动容的是“巾帼英杰”专题展。展板上,刘秋菊、陈玉娥等女战士的照片青春靓丽,谁能想到她们曾在丛林中与敌人周旋数年?展柜中陈列着她们用过的针线包、木梳和染血的绷带,解说词写道:“她们既是战士,也是护理员、宣传员,用柔弱身躯筑起钢铁长城。”几位女队员眼含泪光,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愿承前辈志,不负韶华年。”

   实践队与前来参观的中学生一起听了一场特别的讲解。讲解员带领我们进入会议桌前,随即展示自制的“红色精神盲盒”——每个盒子装着不同革命时期的代表性物品复制品:苏维埃货币、土地证、立功证书……孩子们抽取后,讲解员讲述其对应历史事件,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知识入脑入心。夕阳西斜时,全体成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苍劲有力的誓言回荡在百年建筑间,与墙上悬挂的革命先辈画像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暮色渐浓,实践队踏上归途。车载广播里传来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闻播报,窗外高速公路上车流如织,椰风海韵中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队员们陷入沉思:从琼崖一大时全岛仅有几十名党员,到今天拥有数万基层党组织;从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变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正如中共琼崖一大决议中所写:“我们的责任在于唤起民众,组织民众,领导民众奋斗。”新时代的“薪火相传”实践队正以青春之名接续这一使命——他们不仅是红色故事的传播者,更是红色基因的创新者;不仅做历史的解读者,更要成为时代的书写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群青年学子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中的火炬不灭,红色的血脉就永远不会断流。


编辑:荆煜淇

初审:闫浩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在文物间触摸历史,以实践传承文脉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青芒映初心,赤志传薪火:社区红色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