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反诈护老传薪火,青春赋能基层行

发布日期:2025-07-24    作者:     来源:     点击:

7月24日,我院“薪火传校史”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青春返乡献七秩,教育强国践初心”号召,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反诈现实需求,深度挖掘校史底蕴,将理论浸润、思想启蒙与守护老年群体财产安全紧密结合,以青春之姿奔赴反诈护老一线,为筑牢基层反诈防线注入活力。

回溯曲阜师大七秩发展脉络,“扎根基层、服务社会、担当使命”的精神基因贯穿始终。实践队队员从校史档案里,打捞先辈们深入田野、守护民生的故事,将这份担当转化为反诈护老的行动指引。明确以“理论宣讲 + 案例警示 + 情感联结”为实践路径,摒弃生硬说教,用贴近老年群体的沟通方式,把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与意识,传递到老人身边,让校史传承的社会责任感,在基层反诈场景中落地生根,成为青春实践的动力源泉。

社区反诈课堂:理论融入日常烟火

社区活动室里,我们支起简易讲台,一场场“反诈小课堂”热热闹闹开讲。考虑到老年群体的认知特点,我们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等理论知识,拆解成方言版“唠嗑内容”。讲“冒充公检法诈骗”,就结合本地老人熟悉的生活场景举例:“要是有人打电话说‘你涉嫌洗钱,得把钱转到安全账户’,这铁定是骗子!” ;聊“养老投资骗局”,就用顺口溜总结:“养老项目吹得好,先掏腰包别犯傻,天上不会掉馅饼,稳住钱包最要紧!”同时,我们融入校史元素,讲述校园反诈宣传队先辈多年前深入社区、守护居民财产的故事,让理论宣讲有了情感温度。老人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插话提问,原本晦涩的法律条文、反诈知识,在日常烟火气的交流里,变得亲切好懂,助力他们初步建立反诈“认知防火墙” 。

入户走访宣讲:精准传递关怀温度

针对社区里行动不便、独居的老人,我们开启“敲门行动”,带着校史中“贴心服务、深耕基层”的精神上门。敲开家门,先陪老人拉拉家常,问问身体状况、聊聊生活琐事,消除陌生感后,再切入反诈话题。讲“陌生电话别轻信”,就模拟诈骗来电场景,现场演示如何挂断、举报;说“验证码绝不能给”,就结合真实案例,告诉老人“哪怕对方说‘是孙子出意外急需验证码转账’,也得先打电话跟家人核实” 。临走时,送上自制的“反诈联系卡”,卡片印着社区民警、实践队成员的联系方式,背面是简洁明了的反诈口诀,把青春关怀和安全保障,一同留在老人家中。

反诈故事会:以史为鉴话防诈

为让反诈知识更具感染力,我们策划“反诈故事会”活动,将校史传承与反诈案例巧妙融合。队员们搜集整理学校历史上师生参与基层反诈、守护群众财产的真实故事,以及本地老年群体遭遇诈骗的典型案例,进行艺术加工后,以“老故事新说”的形式分享。活动现场,我们布置校史文化角,陈列先辈参与基层服务的老照片、旧物件,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讲述时,队员们声情并茂,先讲校史中师生深入乡村普及防诈知识、帮助村民避免损失的过往,传递“服务基层、守护民生”的精神;再衔接当下电信诈骗新套路,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冒充社保机构诈骗”“虚假养老补贴申领”等骗局的手段和危害。期间设置互动环节,邀请老人分享自己或身边的“防诈小智慧”,并结合校史精神给予肯定与鼓励,让老人在倾听、交流中,既能从校史故事里汲取担当力量,又能认清诈骗套路、掌握防范方法,实现思想启蒙与反诈知识学习的双重收获。

实践过程中,我们收获了诸多触动。社区里,原本对“陌生电话”半信半疑的老人,开始主动给儿女科普反诈知识;独居的张奶奶,拿着“反诈联系卡”给我们打电话,分享她识破“保健品诈骗”的经过。这些变化,让我们深知反诈护老行动的价值。队员们也在服务里,读懂校史担当的现实意义——校史传承的,不只是过去的故事,更是当下服务社会、守护民生的行动力。这场反诈实践,不仅筑牢了基层防诈网,更让“扎根基层、担当使命”的校史精神,在青春反诈护老的具体行动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实现了理论浸润、思想启蒙与社会服务的双向奔赴。

“青春返乡献七秩,教育强国践初心”,“薪火传校史”队以校史精神为指引,在反诈护老的基层实践中,踏出坚实步伐。实践队员们坚信,教育强国的初心,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承,更在于用青春力量守护社会民生。让校史担当融入更多基层服务场景,以青春智慧筑牢反诈防线,用实际行动续写“薪火传校史,反诈护民生”的使命新篇,让青春之光,在守护基层、服务社会的道路上,照亮更远的前方。

编辑:张钊瑄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铭记先烈魂,奋进新时代 —— 参观潍...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深入学习党史,传承西柏坡红色基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