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潍坊地区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遗存、感悟地域文明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提升传统文化学习的深度与趣味性,7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迹承魂,韶华拓路”社会实践队赴潍坊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馆内研学:触摸历史的温度
实践活动伊始,队员们走进潍坊博物馆展厅。馆内珍藏的文物跨越数千年,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明清的书画、近代的民俗器物,每一件都镌刻着时光的印记。在“东夷文明”展区,造型古朴的玉琮、纹饰精美的蛋壳黑陶杯,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远古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潍坊民俗”板块中,栩栩如生的杨家埠年画、巧夺天工的潍坊风筝,仿佛将人们带回了热闹的传统市集,展现出民间艺术的鲜活生命力。
讲解员结合文物背后的故事,系统介绍了潍坊从夏商时期的“斟鄩故国”到明清“小苏州”的发展脉络,以及近代以来在工业、教育领域的革新历程。队员们在“郑板桥治理潍县”场景复原区驻足良久,通过图文与影像结合的展示,深入了解了这位清官“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在“潍坊机器局”展区,看到当年的机床、枪械等实物时,更体会到近代潍坊在实业救国浪潮中的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这些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能与历史对话的“活化石”,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
互动体验:让文化“活”起来
除了静态参观,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在非遗工坊体验区,队员们尝试绘制简易的杨家埠年画,用传统矿物颜料勾勒出吉祥图案,亲身感受“色与纸合、形与意融”的创作魅力;在数字展厅,通过3D投影技术,队员们“穿越”到明清时期的潍县城墙之上,俯瞰当年“七楼八阁十二坊”的城市格局,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
“原来潍坊风筝不仅是玩具,还蕴含着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原理!”一位队员在参与风筝结构解析互动装置后惊叹道。这种“动手+动脑”的体验,让队员们跳出了书本知识的局限,深刻理解了“文化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内涵。
感悟分享:传承文明的担当
活动尾声,队员们围绕“历史与青年责任”展开交流。队员们认为,潍坊的历史不仅是“过去时”,更是“进行时”——杨家埠年画的创新设计、潍坊风筝在国际赛事中的亮相,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的例证。
实践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此次潍坊博物馆实践活动,让队员们从历史中汲取了文化养分,更明确了青年一代的责任。大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既要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更要做创新传承的“实践者”,用青春力量让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为推动地域文化发展、实现民族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潍坊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培育。正如博物馆门口的题词“知来处,明去处”,队员们在回望历史中,更加坚定了走好脚下道路的信念,让地域文明的火种在韶华之年继续传递。
编辑:张钊瑄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传承焦裕禄精神,奏响青春奋进曲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红色宣讲团”社会实践队深入考古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