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我院“红色宣讲团”社会实践队来到济南市章丘区考古工地,调研当地考古遗址挖掘情况,并实地学习史前考古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视野和能力。
25日上午,队员们到达了考古工地,受到了考古队负责人的热情接待。负责人首先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了临时文物整理室。在负责人的介绍下,队员们系统了解了出土文物的清洗、编号、修复及归档流程。考古队老师向队员们展示了高科技考古设备,讲解了现代科技在考古领域的应用。同学们就鲁中地区的历史沿革、遗址保护现状等问题与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来到考古现场实地学习,老师首先讲解了考古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重点强调了地层划分和文物保护的注意事项。
首先,老师现场演示了探铲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下铲、辨别土质和判断文化层。队员们在空地上分组进行模拟练习,按照老师指导的步骤,依次完成刮面、清理和记录工作。在操作过程中,老师逐一纠正队员的动作,确保操作规范。此外,老师还讲解了陶片、瓷片等常见遗物的识别方法,指导队员如何观察器物的形制、纹饰和质地,并据此初步判断年代。队员们认真记录出土文物的位置和特征,填写标签和登记表。讲解过程中,技术人员着重强调了考古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通过系统讲解,实践队员对考古工作的专业技术要求有了明确认识。
队员们进入正在发掘的探方区域,观摩考古人员的现场作业。领队老师详细讲解了探方发掘的基本原则,包括逐层清理、细致筛土、精确记录等关键步骤。在考古队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中的文物与博物馆学班的同学们使用专业工具进行了限定区域的实践操作。作业过程严格遵守考古发掘规程,操作规范符合专业要求。通过实地训练,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田野考古作业技能,深化了对考古工作科学性的认识。
此外,实践队员们还系统学习了科技考古探测技术的应用操作。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队员们首先掌握了无人机航拍技术要领,使用无人机对遗址区域进行网格化航测,通过实时影像分析地表特征。随后学习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发掘现场进行高精度建模,将破碎的陶片、夯土痕迹等细节转化为数字化档案。此外,队员们还体验了无人机航拍与多光谱成像技术,从宏观视角快速识别地表异常特征,为勘探区域划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系统学习,队员们不仅掌握了现代化考古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更深刻认识到现代科技手段对提升考古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实践”“传统+科技”的实践方式,使队员们实地学习了现代考古工作模式。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使队员们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更培养了队员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了队员们跨学科的视野和能力,为队员们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张钊瑄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观潍博古韵,品潍坊新声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体验传统扎染技艺,赓续民族非遗文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