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节礼俗调研小队”成员针对春节习俗以及春节忌讳等问题展开了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知晓大众对春节的了解程度。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虽然春节的形式在不断变化着,但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春节礼俗调研小队设计的调查问卷涉及到大家对春节的期盼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希望过春节,期盼着春节的到来。多年以来,过年的方式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是变化不大,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改变很大,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保留。春节里的大多数习俗、忌讳以及礼节,大家都有所了解。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我院学予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求真知,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为以后社会实践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春节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是年味的传承不断,继往开来,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春节习俗的形式不断的发生这变化,但是其本质仍然是文化的传承,血脉的流淌。
(素材来源于春节礼俗调研小队)
编辑:孟毓莹
审核:刘润欣
上一条:【寒假社会实践专题】“四海同年队”年夜饭篇 下一条:【寒假社会实践专题】南北方春节习俗大揭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