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潍坊乐道院集中营的历史,感悟抗战时期的抗争精神,增强青年的历史责任感,7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迹承魂,韶华拓路”社会实践队走进潍坊乐道院集中营遗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党史学习实践活动。
展馆内的历史回响
实践队首先来到乐道院集中营遗址展馆。馆内,一件件文物静静陈列:带着补丁的囚服、字迹模糊的日记、生锈的餐具……这些物品虽已陈旧,却仿佛带着时光的温度,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墙上的照片更是引人驻足,有囚犯们在简陋条件下坚持学习的场景,有他们互相鼓励的画面,每一张都让人感受到在绝境中不屈的生命力。
讲解员详细介绍了乐道院集中营的历史。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里被日军征用为集中营,关押了数千名盟国侨民和抗日志士。在漫长的囚禁生活中,物资极度匮乏,日军的管控也十分严苛,但人们从未放弃抗争。他们秘密建立学校,让孩子们继续学习知识;组建乐队,用音乐驱散绝望;还悄悄传递情报,为抗日斗争贡献力量。听着讲解,看着眼前的文物和照片,队员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大家纷纷表示,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背后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的追求,更是对自由与正义的坚定信念,让人深受震撼。
实地追溯历史足迹
离开展馆,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乐道院集中营的实地遗址。残存的围墙矗立在那里,墙面上的弹痕依然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炮火与抗争。实践队员们沿着当年囚犯们活动的路线慢慢行走,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在曾经的操场遗址,讲解员告诉大家,这里曾是囚犯们为数不多能聚集的地方。他们会在这里偷偷交换信息,用眼神传递力量,甚至会趁看守不注意,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保持身体的活力,也保持着对抗战胜利的期待。
走到纪念碑前,队员们自发地列队站好,献上鲜花,然后低头默哀。微风拂过,周围一片寂静,大家的心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崇敬。一名队员在默哀后说:“以前在书本上看到这段历史,总觉得有些遥远,但站在这里,触摸着这些历史的痕迹,才真正感受到了当年的艰难,也更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科技助力重温历史
活动中,实践队员们还体验了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沉浸式历史回顾。戴上耳机,大家听到了经过修复的幸存者口述录音。一位老人用颤抖的声音回忆着当年的饥饿:“那时候能有一口吃的就很奢侈了,很多人因为没东西吃,身体越来越弱,但大家还是互相帮助,有一点吃的都会分着吃。”还有一位老人讲述了他们如何在黑暗中保持希望:“我们会讲故事,会唱歌,想着总有一天能出去,能看到和平的日子。”
在互动屏幕前,队员们通过手势操作,“翻开”了当年的秘密报纸。报纸上的文字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力量,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人们不屈不挠的斗志。而VR设备更是让大家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亲眼见证了1945年集中营解放时的场景:囚犯们冲出牢笼,互相拥抱,欢呼雀跃,那激动的心情隔着时空也能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观看幸存者的采访视频时,队员们更是深受触动。视频里的老人年事已高,但说起当年的经历,眼神依旧坚定。一位老人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为了自己在抗争,是为了国家,为了后代能过上好日子。”这些真实的讲述,让队员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实践活动带来的感悟
这次潍坊乐道院集中营遗址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收获颇丰。活动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悟。
实践队队长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抗争’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拼杀,更是在绝境中对信念的坚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都能如此坚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一名队员表示:“以前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但今天我才明白,英雄就在我们身边。那些在集中营里坚守信念、不向困难低头的人们,都是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希望,不能丢掉信念。”
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把从这次活动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要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要传承先辈们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离开乐道院集中营遗址时,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遗址上,给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地增添了一丝温暖。队员们知道,这段历史会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而他们也会带着这份感悟和收获,在未来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编辑:张钊瑄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淄川青禾润桑榆,曲园学子献微光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寻红迹 忻台圣地续精神
【关闭】